靜靜地看完了經過,沉浸在悠然的山水畫間,還有那帖引出一段段故事的《寒食帖》。
故事里的阿靜,對故宮有一種玩伴的情感。在故宮的書畫處擔任助理研究員的她,從小到大夢想著,能進入神秘的故宮山洞庫房一窺究竟。善良熱情的她,結識了遠從日本來台的島。島是豐田公司的設計師,在公司的內斗中心灰意冷,想起那幅与他有著相同境遇的《寒食帖》的作者——蘇軾,也勾起他對祖父的回憶。阿靜与東橫一起幫助島實現來台的心願。
故事里的東橫,是位自由作家,曾是阿靜大學時代學姐的男友,交往中學姐不告而別,嫁到美國。失戀的經歷讓東橫變得沉靜卻冷漠,他相信殘缺只是人生必經過程。卻在与阿靜的相處中,有了轉變。
一件藝術品、一個宋代的藝術家与幾個現代的人物,他們在時間的回廊里,擦身而過。每個人,都曾經有過一些缺憾,但正如片尾里阿靜送給島的卡片里寫的那樣:
在甲骨文里,“人”就像是一個人把手伸齣來的樣子,他想去牽另外一個人
這個字是一種友善的表示……
“殘缺也是一種美”。記得大一參加競賽時,我的才藝展示是書法,現場表演后,主持人問如果不小心有人把你的作品破壞了怎麽辦,這句就是我的回答。生活中要求完美便是苛求,正是有了種種殘缺,才懂得珍惜,懂得擁有當下的美好。阿靜也曾對著電話那頭東橫冷冰冰的回答氣得無語,但憑著她對生活的熱愛,對真愛的追求,使得夢想一一實現。
生活就應如此,經過,卻未錯過。